四橫四縱一環網絡化綜合運輸通道形成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從藍圖到現實


近日,由京津冀交通運輸部門聯合編制的《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白皮書(2014—2020年)》(簡稱《白皮書》)印發,全面梳理了7年來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發展成果。《白皮書》顯示,京津冀區域干線鐵路和城際鐵路主骨架已基本建立,多層級軌道交通網絡初具規模,公路交通網絡日益完善通暢,機場群、港口群建設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基本形成“四橫、四縱、一環”的京津冀網絡化綜合運輸通道格局。

京雄津保形成“1小時交通圈”

根據《白皮書》,截至2020年年底,京津冀區域營運性鐵路總里程達1.04萬公里,較2014年增長33.6%;三省市高速公路總里程達1.03萬公里,較2014年增長29.2%;9個京津冀規劃機場全部投入使用,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逐步從藍圖邁向現實。

在三省市共同努力下,“軌道上的京津冀”初步形成,區域國家干線鐵路建設持續完善,以北京市、天津市為核心樞紐,貫通河北省各地市的全國性高速鐵路網已基本建成。根據《白皮書》,區域相鄰城市間基本實現鐵路1.5小時通達,京雄津保“1小時交通圈”已經形成。北京和天津中心城區與新城、衛星城之間的“0.5小時通勤圈”加速構建,未來將對支撐遠距離通勤、引導城鎮空間優化拓展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7年來,京津冀強化公路交通協同共建,待貫通路、瓶頸路基本消除。《白皮書》顯示,3地基本完成國家高速公路網建設任務,京臺、京昆、京禮、津石、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首都環線高速公路通州至大興段貫通,京秦、承平等高速公路加快推進,“單中心、放射狀”的路網結構得到有效改善。截至2020年年底,三省市累計打通待貫通路、瓶頸路32條段共計2005公里,國家高速公路網首都放射線路段全部打通。

京津冀不斷深化港口協同分工和合作,基本形成以天津港集裝箱干線運輸為重點,鞏固河北港口大宗散貨運輸功能的錯位發展、有效互動的良好格局。在航空方面,“雙核兩翼多節點”的京津冀機場群已經布局完成,機場陸側交通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北京、天津、石家莊三市四大機場均已開通城市軌道交通快線。

38條跨省公交線路服務環京居民出行

7年來,“京津冀綜合運輸服務示范區”建設成果突出,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綠色化、均等化水平大幅提高。截至2020年年底,京津冀三省市出行信息納入“出行云”平臺并向社會開放,交通“一卡通”發卡超700余萬張,169個二級及以上客運站均實現跨省(市)聯網售票、退改簽和快捷乘車等功能。

京津冀創新運營模式,加快構建多層級軌道交通服務體系。目前,北京清河站、北京西站和天津站等鐵路站已實現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信息共享、安檢互認。北京站、天津站等多個鐵路站實現高鐵與市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的便捷換乘;38條跨省公交線路常態化運營,服務河北省廊坊市、張家口市等17個縣市及地區,日均客運量約27萬人次,有力支撐了環京地區居民日常和通勤出行。

貨運方面,三省市強化對接,全力推進貨運鐵路建設、大宗貨物“公轉鐵”等工作。截至2020年年底,北京、天津和河北貨物到發鐵路運輸比重分別達9.67%、20.77%和12.5%,均有較大幅度增長,鐵路進港“最后一公里”不斷打通,港口大宗貨物“公轉鐵”運輸需求基本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