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通暢天地新——黨的十八大以來高速公路發展成就綜述


16.91萬公里!

這是規模龐大、速度驚人的精彩躍升——2012年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9.6萬公里,首次超越美國躍居世界第一。到2021年年底,這個數據已刷新為16.91萬公里,繼續穩居世界第一,向更深更密處增長。

“71118”網!

這是蜿蜒縱橫、連接四海的全新布局——2013年6月20日,國務院發布《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國家高速公路網布局從“7918”擴充為“71118”,路網觸角更加密集,服務能力全面增強。

3秒29個省份!

這是時空縮小、品質提升的生動標注——2015年9月28日,29個省份的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實現聯網運行,3秒即可通過收費站,一卡暢行九州、一路暢享愜意。如今全國ETC用戶已經突破2億,ETC車道增長至3萬余條。

……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交通運輸行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發揮聰明才智、揮灑心血汗水,建成了一大批重點項目、關鍵工程,推動高速公路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在“交通成為中國現代化的開路先鋒”壯麗圖景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放眼今日中國,崇山峻嶺、懸崖絕壁、戈壁沙漠、雪域高原,全納入了一張功能完善、覆蓋廣泛、能力充分、銜接順暢、運行可靠的高速公路網絡。連城鄉、攬邊疆、通口岸、進港口,南來北往、川流不息的滾滾車流,與鳴笛起航的輪船、呼嘯奔馳的列車、凌云直上的航班相互映襯,共同勾畫出一張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

地區之間的交通對接高效暢通,區域間的經濟聯系愈加緊密,發展的強音傳至大山深處,優質的貨物流向遠方市場,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步伐更加穩健有力。

規劃先行 高效互聯

公路特別是高速公路是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對保障國家安全,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擴大內需,推動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要想富,先修路”“小路小富,大路大富,高速公路快富”,順應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一代代交通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接續奮斗,高速公路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到2012年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9.6萬公里。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部分高速公路車流量快速增長,通道能力緊張問題隨之出現。2013年,《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將國家高速公路網由“7918”調整為“71118”和6條地區環線,總規模增至13.6萬公里。

2017年12月,交通運輸部與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貫徹落實“三大戰略”發揮高速公路支撐引領作用的實施意見》,明確重點推進“四通四連”高速公路建設。交通運輸行業加快貫通支撐“三大戰略”的國家高速公路主通道,聚力打通地方高速公路省際通道、暢通主要城市群內城際通道、疏通主要節點城市進出通道。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部署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為高速公路建設注入了更為強勁的動力。2021年2月出臺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規劃國家高速公路網16萬公里左右,明確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全國縣級行政中心30分鐘上高速公路。

使命在肩,落實為先。在一系列規劃的科學指引下,我國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快速增長,網絡布局更加合理,路網規模、通達深度不斷提升。江蘇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5000公里,全面實現“縣城通”;廣東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1萬公里,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一……截至2021年年底,國家高速公路累計建成11.7萬公里,覆蓋98.8%的城區人口20萬以上城市及地級行政中心,連接了全國約88%的縣級行政區和約95%的人口。高速公路日益改變人們的時空觀念和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在更大的空間上實現了資源有效配置。

敢于走新路,才有新路走。科技賦能,高速公路建設不斷實現技術上巨大飛躍,現代化特質越來越有范兒——

公路、鐵路小垂距軟巖交叉隧道設計、施工、監測技術及裝備投入使用,保障高速公路建設提質增效;軟土地基綜合處置成套技術、三維成像隧道地質超前探測裝置和分析系統助力提前避風險,讓施工更安全;高溫隔熱板技術、特殊聚丙烯纖維混凝土技術,解決了溫泉巖高地熱混凝土開裂、結構安全及耐久性影響問題……我國高速公路建設成套技術、深水大跨徑橋梁和長大隧道修筑技術接近或者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攻克了多項重大技術難關,積累了設計、施工、監理等全過程寶貴經驗。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快速興起,高速公路智慧升級蹄疾步穩。從江蘇五峰山長江大橋南北公路接線成為我國第一條“未來高速”,到京臺高速公路泰安至棗莊段對車輛實現精準調度和引導,一個個智慧高速公路項目從昔日的空中樓閣變成可觸可感的非凡現實。

振興經濟 激活潛力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這是曾經的圖景。2021年,長達2768公里的京新高速公路全線通車,猶如一條巨龍劈開萬千荒蕪,連接起北京、新疆,將兩地的高速公路車程“一口氣”縮短了1300多公里,西北邊陲實現了“角落變樞紐”的華麗轉身。

不僅僅是京新。一條條加快貫通的高速公路,為各大經濟圈的崛起提供了強勁支撐,有力托舉起國富民強、定國安邦的希望。

——在京津冀城市群,太行山高速公路、津石高速公路等一批重點項目相繼貫通,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斷頭路”全部消除。2021年,京津冀地區生產總值合計9.6萬億元,是2013年的1.7倍,一個世界級的城市群未來可期。

——在長三角經濟圈,全程約2700多公里的滬昆高速公路延伸出“G60科創走廊”,滬蘇浙皖9座城市因路結緣,在沿線發展出一個萬億GDP城市經濟帶。

——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已建成及在建的省際高速公路通道達20條,川渝兩地新增落戶世界500強企業數十家,內陸腹地正加快向開放前沿轉變。

關鍵時刻勇擔當。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交通運輸行業千方百計擴大有效投資,高速公路投資帶動作用和促進發展的復合效應更加顯現。

今年6月底,河北省總投資87.8億元的石太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開工,今年將完成投資24.4億元。湖南省規劃投資約3000億元用于高速公路建設,確保2025年通車里程達9000公里,實現“縣縣有高速”。前8個月,廣東省成功推進江鶴高速公路改擴建、增天高速公路等58個項目全面開建,高速公路總投資規模達3030億元……各地紛紛創造條件推動多項重大工程落地見效,高速公路再次成為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引擎。

更深度的效益,彰顯在鄉村振興的大道上。

“出門便是嶺,條條透天頂,隔山能對話,走走要人命。”這首流傳已久的民謠背后,是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和泰順縣70多萬山區百姓的苦楚和無奈。2021年,文泰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泰順人民的苦日子總算到了頭。文泰高速公路是浙江陸域“縣縣通高速”的收官之作,有效夯實浙江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基礎。

道路不暢,商貿不旺,一些貧困地區過去只能守著“金飯碗”餓肚子。2012年至2020年,我國大幅提高貧困地區交通建設中央投資補助標準,國家高速公路補助標準由“十二五”期平均占項目總投資的15%提高到“十三五”期的30%。2016年至2020年,國家支持貧困地區改造建設國家高速公路1.7萬公里。

功能拓展 品質升級

“說走就走”成為現實,“走得舒心”觸手可及。

2020年1月1日,全國29個聯網省份的487個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全部取消,高速公路實現“一張網”運行、“一盤棋”管理,車輛跨省行駛時可以“一腳油門踩到底”,通行效率極大提升。

十年來,我國高速公路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成為交通運輸行業的“亮麗窗口”和公眾出行的“溫馨驛站”。交通運輸部門深化收費公路制度改革,完善系統運營和服務保障體系,持續推廣差異化收費,優化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等政策……人民群眾對高速公路發展的獲得感、幸福感持續增強。

“請減速慢行,注意行車安全。”行駛在延崇高速公路河北段金家莊特長隧道崇禮方向,即可注意到隧道頂部一個一米多長的紅色機器人不時提醒。這是河北省首個高速公路隧道智能巡檢機器人,具有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和聲光語音預警系統,車路協同示范路段用“智慧的路”賦予司乘人員全新體驗。

“人·車·生活”新生態圈漸行漸近。“不用下車、不要手機,這種無感支付真是太方便了!”福建省甬莞高速公路林厝服務區內的“智慧加油站”支持ETC用戶“無感支付”,不下車、不掃碼、不刷卡的便捷體驗讓黃先生收獲驚喜。

服務區新期待。“以前我們停車后只在駕駛室休息,現在有了‘暖心之家’,不光環境好,還能洗澡洗衣服。”在四川省宜賓市傳化物流園區,貨車司機溫師傅剛停好車就來到“暖心之家”休息,這里成為他和同行們駐足小憩的港灣。

貴州平羅高速公路“天空之橋”觀光服務區打造了平塘繼“天眼、天坑、天書”之后的第4項“天橋”奇觀;重慶冷水服務區利用周邊旅游資源建成了“中國高速公路第一自駕營地”;四川天全服務區是國內唯一的熊貓主題文化服務區,廣受游客喜愛……高速公路服務區朝著更加綜合、開放、智能的方向發展,“貨場”變為“人氣場”,“停車場”成為地方文化推薦平臺,甚至是旅游目的地。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從南到北,匠心天工,長路懷遠;從東到西,路景相連,細琢至精。黨的二十大即將勝利召開,各地高速公路建設者奮勇爭先——京畿大地,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施工繁忙,建成后將使北京到雄安新區的車程縮短至1小時;天山腳下,新疆烏尉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天山勝利隧道建設提速,全球最長的高速公路隧道將在這里誕生;東海之濱,杭紹甬等智慧高速公路項目施工鼓點加密……